正文
緣物寄情 斑斕心性 ——榮學鵬繪畫的特性
榮學鵬
青島人,青年畫家。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師從大寫意名家張錫杰先生。
文/鄭崗
寫意中國畫其強烈的主觀性,帶有鮮明的經驗色彩。這種經驗色彩,有著強烈的生動性,有時候也會出現呆板做作之態,這與畫家們在表達感覺,表現對事物理解諸多層面上的解悟度有關。不同的畫家往往在表達上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感覺,這種藝術感覺源于不同追求者的審美和追求。我們常說寫生是繪畫的根本,“外師造化”師法自然是中國畫最本意的出發,意在從技術上、審美上達到生動和諧——寫意花鳥畫無論大小都應當是這種意義的表現過程,是情感、心靈、眼界取舍等諸多因素在心手合一中達到外化的表達。
在看榮學鵬的花鳥畫時我想到以上這些。當然中國畫創作遠不止強調這些,繪畫本身的發展因素更在意本身的藝術意義。千百年來中國畫在變守之間,無數畫家都強調進行有意義的探索。但在繪畫的層面上,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繪畫更應當注重內涵。我想作為因人而異的寫意畫的高低更要取決于畫家的文化修養。古人云:其人無文,其行不遠。古人還云:人品不高,落筆無法。寫意畫更應當重視學養毫無疑問。
在技術上,寫意畫注重用水,雖然清水無色,但它可以使單純的色墨變化起來,中國畫的色墨依水而存,所以水墨畫注重水的應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水的多少決定墨色的開合,寫意繪畫尤為注重水的應用。榮學鵬在他的創作中靈活地運用了水、墨、色之間性質的不同,將其調和的生熟恰當。這種恰當就是在運用它們之間所存的形態間離關系,并利用這種間離關系的錯綜將豪放的造型生化為枯澀蒼勁。由于榮學鵬善于用水用筆,枯澀蒼勁在水的潤化作用下,消解了墨色的遲凝,所以他的畫面看起來厚重但不失水之秀美。
榮學鵬的藝術追求源于他的老師張錫杰的藝術主張——強調生機即是美,要知規矩,而不囿于規矩的藝術探索對榮學鵬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畫傳統審美強調將形式美外在下蘊含中庸的和諧奉為至上,因此榮學鵬在生動鮮活間也保持了水、墨、色之間和諧的調配。他的繪畫強調大開大合形神并重的安排。在榮學鵬的繪畫中有張錫杰繪畫的影響,也有自己對傳統中國畫的繼承——形象中強調情感色彩,所繪圖卷,一招一式又融合著墨彩的力道;一筆一劃皆洋溢著情感的意向。
在當代中國畫創作中,我們強調的藝術性其實就是一種文化方式,它是人為的也更是社會要求的最為重要的一條原則,它強調的是畫家應對社會,或者事物要有自己的理解與見解。所謂一草一木,一鳥一蟲都是緣物寄情的結果。大寫意、小寫意或者其他寫意,都是強調借物抒情,表達意念。廣了說是意識與形態對畫家的要求,小了說是畫家思考與見解的表達。當我們接受或者解讀繪畫時,我們應當能看到畫家的表達意念。對繪畫的深層意義,即便不去關注,我們也依然能夠得到繪畫者的思想與姿態。
榮學鵬善于畫藤蘿,但他的藤蘿不同于傳統的畫法,我想,他所理解的繪畫的藤蘿是一種意象,不同于傳統,也不同于影像,在斑斑點點中呈現出宇宙般的遐想。這是一種自由的以物展開的文化馳騁。我想用“斑斕”概括榮學鵬的繪畫境界,其實我所說的這種“斑斕”不是形象的斑斕,而是心性的斑斕。
榮學鵬做到了這樣的境界——從心性中尋找外在美。
《藤》 68×68cm
《櫻桃熟了》 68×68cm
《紫藤》 68×68cm
《大吉圖》 68×68cm
《青筍》 68×68cm
《丁酉大吉》 68×68cm上一篇
編輯:soul
責任編輯:崔翠 許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