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問政山東| 有家不回住酒店?汶上壓煤村舊房拆了三年 至今沒等到新居
濟南11月14日訊(記者 張穩)壓煤村莊,是指在開采范圍內壓覆煤炭資源的村莊。壓煤村莊的搬遷工作與礦區群眾利益、企業生產和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相關。但據今晚播出的《問政山東》曝光,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壓煤村莊的搬遷進度令人非常著急。
濟寧市汶上縣陽城煤礦采煤涉及林廟、張壩口村、西李莊、關莊、韓莊、大古墩村六個村莊,總計1800多戶5700多人。2016年,在汶上縣縣鎮兩級政府與陽城煤礦共同推進下,搬遷工作迅速啟動。但直到今年11月7日,記者在林廟村發現,雖然大部分房屋已經拆除,但還有少數村民在這里居住。
“房子都拆了一部分,家里孩子打工回來只能住酒店。”林廟村村民告訴記者,他們大部分在2016年開始拆除,因為牽扯到搬遷選房的順序,早拆除意味著搬遷時可以早選房,所以村民們自己拆除了世代居住的房屋。但拆了舊房以后,想要住上新房卻沒那么容易,這一等就是三年多。
從村民提供的搬遷住房安置補償協議書中,記者看到,郭樓鎮政府2016年與村民簽訂了安置協議,搬遷安置房在鎮政府駐地美和佳苑社區。今年11月7日,記者在新建社區遇到了郭樓鎮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他透露,去年小區主體已經完工,今年重點建設配套設施。
至于為什么到現在還沒能入住,這位工作人員說,分配方案、大氣污染防治以及村民的訴求有反復,都是造成搬遷進度遲緩的原因。而眼下最主要的困難是資金問題,因為出資方陽城煤礦拖欠了一部分工程款。
記者從陽城煤礦和郭樓鎮政府簽訂的搬遷協議上看到,陽城煤礦出資3.2億作為搬遷費用,具備入住條件時再進行審計,不足部分由礦方補齊。但目前來看,需要補齊的缺口很大。汶上縣郭樓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初步估計差距在1.5個億。
汶上縣多個村莊的村民,已經拆了自家的房屋,但是卻遲遲住不進新建成的樓房。眼下已經入冬了,天越來越冷,村民們非常著急。
“我內心非常著急,我們如果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考慮,如果我的房子搬遷了,我臨時租住房子,我也盼著早一天能夠搬進新居。”山東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欒健在《問政山東》節目現場說,汶上縣這個搬遷項目,山東省能源局作為主管部門,一直在定期調度。在省里前期調度的少部分進展不是很順利的項目當中,就有這個項目,但是對這個項目了解的不是很詳細。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主管部門和具體負責這個工程項目的地方政府沒有擺正位置,“發展到底為了誰、依靠誰,發展的成果由誰來共享”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好。山東省能源局有關處室也派工作人員到現場督查過,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濟寧市能源局局長張玕在《問政山東》節目現場說,在這個項目中,村民遲遲搬不進去的原因主要是資金問題。另一方面,社區建設的標準也比原來提高了很多,配套工程也增加了。下一步要加快搬遷的進度,協調地方政府和煤礦企業,一方面加快資金的審計,另一方面啟動配套工程的完善,爭取最短時間內分批分期讓老百姓入住。
濟寧汶上的情況不是個例。在泰安新泰,還有一些壓煤村莊的老百姓,住著跑風漏氣的房子。新泰市葛溝河村也處于采煤塌陷區,11月7日,記者來到這里,發現仍有不少村民住著開裂的房子。有的村民家的外墻,已經從上到下完全裂開了一條縫,最寬的地方足有兩公分。新泰市發改局煤炭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只有全部翻建,才能領取補貼。
在葛溝河村村委會,記者發現,院內張貼了一張名為《新泰葛溝河社區安置房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的宣傳圖片。然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什么時候能夠完成搬遷還是個未知數。
針對這一情況,欒健表示,“不翻建就沒有補貼”的說法是不對的。按照山東省有關的規定,只要老百姓的房屋因為采煤塌陷出現了搬裂問題,老百姓到壓煤辦去反映了,壓煤辦就應該組織有關專家到現場進行專業鑒定,并根據鑒定的損失標準以及今后進一步的發展趨勢,確定補償的標準和補償的時間。
泰安市能源局局長則回應說,對村莊的搬裂損失進行補償,是煤炭企業的應盡的義務。補償工作由省市兩級共同組織協調,在縣市區的有關部門和鄉鎮的工作人員監督下,主要由企業、村兩委和村民代表三個方面的人員,現場對搬裂的房屋進行等級的評定和補償金額的測算,經過七天的公示以后確認簽字。然后企業開始準備補償資金,老百姓自行進行修補。款項是按照企業與村兩委簽訂的補償協議的總額,由企業按照時間約定撥付到鎮上的監管站。“通過前期調度的,目前款項正在進行當中,再有五六天的時間就能發放到老百姓的手中。發放的過程由村民監督,發放到每一個老百姓的手中,然后由老百姓自己按照相關標準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