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壽光推行綠色公益性公墓改造 “亂墳崗”變成小花園
近日,在壽光市區從事水產生意的田德吉,回到老家村里掃墓。公墓中,紅磚道、綠草地、齊臥碑。“這樣的墓地以前只在電影里才能看到,現在俺村也有了,先人長眠于此,我們晚輩心里安生。”田德吉說。
兩個月前,這里還墳頭林立,荒草叢生。“我們對老墓園進行了原址改造,每個墓穴村民自己拿180元,600個墳頭兩天就平完了,很順利。”壽光市營里鎮鹿家莊子村黨支部書記高金亮說。
截至6月底,壽光共有20.8萬個墳頭消失,一處處“亂墳崗”變成了一個個綠色小花園。
在美麗鄉村建設及移風易俗工作中,農村公墓環境是阻礙鄉風文明提升的一個難點。經調查,壽光市共有農村公墓964處,墳頭30余萬個,占地約9700畝。為改變現狀,2019年初,壽光市委、市政府決心對農村公墓進行整治。
“公墓改造不能是簡單的平墳運動。我們工作組3天跑遍全市15個鎮街區,在規劃選址、墓碑樣式、時間節點、風俗民俗等事宜上征求意見、了解情況,站在群眾的角度,提出‘公益惠民、綠色環保、生態節地’的公墓改造原則,最終形成《壽光市綠色公益性公墓改造實施方案》。”壽光市民政局黨組副書記李占強說。
2019年3月18日,壽光召開全市綠色公墓改造推進會,各鎮街正式啟動綠色公墓改造,并計劃到今年6月底,全市首批完成市鎮道路兩側180處公墓改造提升任務,到2020年底完成60%,到2021年底全部完成。
洛城街道浮橋村是較早完成綠色公墓改造工作的村之一。浮橋村前后7次召開村“兩委”會、黨員會、紅白理事會、村民代表會,做家族長的工作,家族長再挨家挨戶做工作,直到全體村民同意。該村集體投資8萬元,300個墳頭11天內就地改造為豎碑。今年清明節,浮橋村村民在改造后的墓園上墳時,都在公共焚燒爐燒紙,沒有一個燃放鞭炮的。
“浮橋村在2010年就進行了紅白事簡化,厚養薄葬深入民心,壽光新二十四孝、家風家訓等各種文明宣傳標語、圖畫隨處可見,文明新風浸潤人心,公墓改造也就不難推了。”浮橋村黨支部書記傅良信說。
在營里鎮周家莊子村,原來分散的三處公墓全部集中到了新墓園。墓園由原來的占地26畝,縮減到1.4畝。目前,營里鎮所轄的50個村58處公墓30764個墳頭,也已全部改造完成。
“以前建一座墳墓要花5000元到20000元,占地越多、墳頭越大越有面子,現在700元就能安葬得‘高大上’。公墓改造節約了土地,杜絕攀比浪費,減輕了農民負擔。”李占強說。
按計劃,到2020年底壽光綠色公益性公墓改造率要達到60%以上,但這個任務僅僅用100天就已完成。據估算,壽光公墓改造完畢,可節約土地3000多畝,可增加綠化面積7000多畝。
“綠色公墓改造的順利推進,是壽光文明城市創建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扎實開展的成果體現,也是壽光百萬人民文明素養提升的生動寫照,更是壽光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重要實踐。”濰坊市委副書記、壽光市委書記林紅玉說。
記者 楊國勝 石如寬
通訊員 丁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