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承擔的大型原創話劇《中國界碑》在青島成功首演
12月28日,由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設計創新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提供學術支持,“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年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立項建設團隊——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戲劇及影視的創作實踐與理論創新團隊”承擔的大型原創話劇《中國界碑》,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東方影都大劇院成功首演。學校黨委書記王曉娟,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孫磊出席活動并現場觀看演出。
首演活動特邀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教指委專家、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蘆昂,山東省文旅廳原二級巡視員劉敏,山東省呂劇院原院長、著名劇作家劉桂成,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孫海翔,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編輯部總編、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中國分會理事趙妍;臨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三級調研員朱孔現,臨沂市文化館副館長陳宗勝;青島東方影都控股集團總裁孫恒勤,西海岸新區影視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趙芳,新區博士交流協會秘書長、中國科協全國石油科技裝備領域首席傳播專家、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科技裝備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更民;以及部分校企合作代表:青島市黃島區茂腔藝術傳承中心主任王旭,青島融創文旅集團山東區域公司、東方影都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宇超,青島締造影視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鵬,青島西海岸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小珠山片區副經理樊培臻等。
《中國界碑》主人公原型為“七一勛章”獲得者、“感動中國”人物、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最美奮斗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第一代護邊員、山東省臨沂籍老兵、84歲的魏德友老人。劇目講述了兩位兵團老兵自1964年起扎根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境最前線,把家安在兩道邊防鐵絲網之間,在周圍50公里荒無人煙的薩爾布拉克草原堅定駐守60年,巡邊總里程20萬公里的生命歷程。該劇由我校“青創團隊”負責人、產教融合青島基地電影產業學院教師孫麗萍擔任編劇,青島基地教師邵鵬、劉柳分別擔任導演和舞美設計,工業設計學院教師杜春曉擔任燈光設計,團隊校外成員趙曉凱擔任音效設計。團隊成員于2023年4月赴新疆中哈邊境對主人公原型魏德友進行了深入采訪,2024年5月完成劇本創作,12月完成舞臺創作。劇目參演演員30人,演出時長140 分鐘。
《中國界碑》是目前國內第一部以“邊境線上的‘活界碑’”魏德友為原型人物創作的大型話劇,以豐富的舞臺表現手段和生動樸實的藝術形象再現了主人公重信守諾、扎根邊疆、保家衛國的崇高精神。主創團隊將主人公“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執著與堅守,同“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以及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繁榮發展的時代宏大敘事有機融合,于平凡中鑄就偉大,于細微處見精神,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蘊含豐富價值內涵、充滿濃厚藝術感染力的藝術精品。演出得到了與會專家、領導以及嘉賓的高度認可和好評。
《中國界碑》是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重大題材創作鑄就時代精神、民族精神高峰的大膽探索,同時也是學校建校50余年來第一部高水平原創話劇,是學校在戲劇影視藝術領域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劇目的實施全面檢驗和生動展示了學校“青創團隊”的創新與實踐能力,為探索戲劇影視作品原創發展的產教融合教學模式、原創戲劇影視藝術作品賦能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和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戲劇影視作品同“沂蒙精神”“兵團精神”等紅色文化內涵融合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本次活動由學校黨委宣傳部、人事處、科研創作處主辦,“戲劇及影視的創作實踐與理論創新團隊”、產教融合青島基地承辦。項目實施期間,還獲得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及九師161團、臨沂市委宣傳部、青島西海岸新區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以及學校相關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
學校黨委(學院)辦公室、青島基地管委會相關負責同志、工作人員、學生志愿者等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