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影之間的文明共鳴: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助力“黃河與尼羅河的文明對話”
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背景下,影像正成為連接不同文化、增進相互理解的重要橋梁。2025年國際產教研融合發展對接會在濟南隆重舉行,作為重要的平行活動,“黃河與尼羅河的文明對話”攝影展在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濟南展覽中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校區內)成功舉辦。本次展覽以中國的黃河與非洲的尼羅河為背景,通過多維度、多視角的攝影作品,生動展現了兩條母親河流域的歷史文化、地理風貌和民俗風情。在影像的交融中,中非文明展開了一場跨越萬里的對話,共同譜寫了文明交流互鑒的視覺詩篇。
雙河交響:光影之間的文明共鳴
展覽現場,中國攝影師鏡頭下的尼羅河晨曦與非洲攝影家取景框里的黃河落日交相輝映,光影交錯間,跨文化的藝術碰撞綻放出獨特的魅力。策展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資深教授曾毅表示,不同文化背景孕育了獨特的視覺思維,這種“第三視角”的創作方式能激發出奇妙的化學反應,為觀眾帶來更加多元和深刻的審美體驗。
展覽中,一幅名為《渴望》的攝影作品成為文化共鳴的生動注腳。畫面中的非洲兒童緊握鉛筆,專注書寫,眼神中流露出對知識的無限渴望。這一幕令人不禁想起中國攝影家解海龍的經典之作《大眼睛》,二者在影像敘事上形成了跨越時空的呼應。曾毅教授表示:“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未來。希望通過影像藝術,能夠為非洲人民的生活改善、教育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坦桑尼亞:渴望(王衛光)
產教融合:影像教育的創新探索
國際產教研融合發展已成為全球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的重要趨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依托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這一持續近二十年的實踐平臺,積極探索影像藝術與教育相結合的創新路徑。美術館作為校園的“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了零距離接觸攝影師及其作品的機會;雙年展則搭建了學術與產業對接的重要平臺,鼓勵更多青年學子積極參與,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和專業素養。
2024年10月,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中國(濟南)辦事處在濟南揭牌成立,這是該聯合會在全球設立的唯一辦事處,標志著中國攝影藝術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權威機構,FIAP中國辦事處自成立以來,致力于探索民間影像外交的新路徑。曾毅教授指出,無論是外國攝影師來華拍攝,還是中國攝影師赴海外交流展覽,都是一種相互理解與傳播的橋梁。攝影師們通過實地創作,并借助母國媒體或社交網絡傳播作品,這種“他者視角”往往能突破固有認知,拓展全球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以鏡為媒:搭建跨文化交流之橋
“黃河與尼羅河的文明對話”攝影展,以鏡頭為紐帶,搭建起了一座跨越地理與文化的友誼之橋。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的今天,影像藝術不僅是記錄時代變遷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動文明互鑒、促進民心相通的有效載體。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創新的教育理念,通過影像藝術這一獨特媒介,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國際合作,拓展影像教育的邊界,讓更多師生投身于全球文化交流的大舞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與力量,書寫新時代文明交流互鑒的嶄新篇章。
埃及:后排座(曾毅)
埃及:尼羅河晨曦(魯明)
黃河之水天上來/王悅
黃河兒女/馬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