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紫色泡桐花 ——寫給曲虹麗
文/汪海權
曲虹麗,祖籍山東煙臺,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結業于文化部第六屆重彩畫高研班。山東油畫學會會員。作品曾入選首屆中國巖彩畫展、入圍第七屆工筆畫大展、入選山東省首屆青年美術大展等展覽。作品被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
在我的記憶里,老家門前有棵高大的泡桐樹。每一年的春天,還沒等綠葉長大,泡桐花就一串一串地開放了。她給我留下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我一見到虹麗的畫就天然地有了一種親切感。
日暮鄉關 50X70cm 絹本 2020
我認為,顏色就像形容詞,而被形容詞慣常性地形容的名詞,也可以充當形容詞。大自然用紫色來“形容”泡桐花,而虹麗喜歡畫泡桐花,她畫了很多很多,還感到不滿足,便又用這紫色去“形容”女人,甚至是《勞動者》中三個帥小伙兒也染上了泡桐花的紫色。于是我看出,在虹麗的畫中,“紫色”、“泡桐花”便成了核心詞匯。那么,按照我上述的觀點,虹麗的畫無疑實現了“紫色”和“泡桐花”的概念互換,并且實現了這兩個概念的價值反射,不僅“紫色”是形容詞,而且由于使用的慣常性,使得“泡桐花”也成了形容詞,用她的品質,可以去形容女人和男人,也可以去形容心中所想到的一切,只要虹麗愿意的話。至于手法,在虹麗手下,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或把女人的眼圈,或把人物的衣服,或把畫面的背景象征性地抹上一層紫色,于是,“紫色”和“泡桐花”的概念或意象就反射出去了。并且在畫面上,各處的紫色相互映照著,把它們的品質相互映射。她反射和映射得離奇而自然,就像我們看待夢中的景物一樣,在我們醒來之后覺得它們不可思議,而在夢中又覺得順理成章。
羽-幻化 30X40cm 絹本 2020
肖像-1 24X30cm 絹本 2020
微光-憩 30X40cm 絹本 2020
肖像-4 24X30cm 絹本 2020
那么,虹麗要反射的概念和意象是什么呢?鄧慶文有一篇《泡桐花》的文章說得好,泡桐花“自顧綻放,自顧繁華,年年如此,從不懈怠”,“那一串串碩大的花朵,每朵都用她的喇叭,高唱著生命之歌,美麗之歌。只要你細心傾聽,你會聽懂她的聲音的!”但另一方面,我在泡桐花的生命之歌里,也分明聽見了她那紫色的神秘的憂郁,這不是對生命之歌的否定,反倒是一種成熟和高貴。虹麗反復選擇泡桐花這一其他畫家很少問津的題材,歌唱平常的生命,表達平常的憂郁,其意象的貢獻和感染力,我認為就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四君子”之類所能比擬的了。
微光-節點 30X40cm 絹本 2020
肖像-2 24X30cm 絹本 2020
在很大程度上,紫色、泡桐花,已經幻化為虹麗這個人了,作為一種符號,她時常佩戴著一條長長的、紫色的圍巾,為這個貌似繁華的世界,涂上一抹神秘的憂郁。
汪海權(號硯莊,安徽桐城人,清華大學工程碩士,中國書法網壇主,五月書會會員)
編輯:青草地
責任編輯:崔翠 許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