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育高端人才 青島推進實施“未來之星”工程
青島推進實施“未來之星”工程
創新推出高端人才培養、新銳人才托舉、金種子人才儲備三大計劃
未來的人才和人才的未來,決定一個城市發展的未來。為積蓄未來發展優勢,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近日,青島著力圍繞“四個轉變”,制定實施了《青島“未來之星”工程實施細則》,推出高端人才培養、“新銳”人才托舉、“金種子”人才儲備三大計劃,立足城市未來發展和產業基礎,超前謀劃、前瞻布局,為更好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儲備人才明確了路線圖。
轉變之一:由“錦上添花”轉向“雪中送炭”
《細則》的一個最大亮點是,實現人才工作由被動認定轉向主動培育、人才資助由“錦上添花”轉向“雪中送炭”,在人才成長的關鍵階段,相關部門主動介入,進行資助培養。
在高端人才培養計劃中,遴選有望入選國家兩院院士、國家級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專家、山東省泰山學者、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的高端人才,實施2年跟蹤培養,按人選層次給予用人單位100萬、40萬、20萬培養經費,在團隊建設、技術攻關、項目申報等方面給?,助力人才取得更高成就。
在“新銳”人才托舉計劃中,遴選引領性強、成長快、發展潛力大的創新創業“新銳”人才,實施兩年托舉培養,按人選層次給予用人單位40萬、20萬培養經費,從人才的角度想問題、定政策,在“新銳”人才創新創業的關鍵期、窗口期“扶一把、送一程”,助其早日化繭成蝶。
在“金種子”人才儲備計劃中,建設“金種子”人才庫,將有意來青留青工作的優秀在校大學生實施入庫管理、跟蹤培養。入庫學生享受人才政策、就業崗位、實習崗位及就業創業指導信息定向推送等綠色通道服務。入庫學生資源向用人單位開放,指導開展線上對接洽談,入庫學生優先獲得實習、就業機會?!敖鸱N子”人才,用人單位引進全球TOP200高校、自然指數前100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按每名本科3000元、碩士5000元、博士10000元給予用人單位培養經費。
轉變之二:由“獎勵人才個體”轉向“激勵用人主體”
誰是優秀人才?優秀人才在哪里?需要什么樣的優秀人才?企業等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新政策按照“人才跟著企業走,政府圍繞企業轉”思路,將以往側重“獎勵人才個體”轉向注重“激勵用人主體”,所有培養經費一徔給用人單位,激勵用人單位主動引進、挖掘、培養和使用人才,以政府“有形之手”,引導市場“無形之手”更好更多發揮作用。這種對用人單位實施獎勵的做法,引發用人單位的廣泛關注和好評,直擊用人單位興奮點,讓用人單位和人才工作者擁有更多榮譽感、獲得感。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高級專家協會副會長張國防說:“以往的獎勵政策主要針對人才本身,現在這種對用人單位的獎勵政策,是對我們用人單位重視人才工作的極大認可,可以說進一步調動起了我們育才的積極性,讓用人單位和人才工作者有了很強的認同感和榮譽感?!?/p>
轉變之三:由“政府評選、企業培養”轉向“企業點菜、政府買單”
未來之星,由用人單位自主推報、自主培養,政府給予培養補貼,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發力,充分激發用人單位內生動力,通過實施正向激勵和政策引導,撬動市場主體更好發揮作用?!都殑t》規定,對引才育才成效突出的用人單位給予自主推薦“新銳”人才配額,專項用于引進優秀青年人才,并鼓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力爭實現高端人才“凈流入”“凈增長”,對用人單位全職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可不受推薦名額限制,充分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引才育才自主權。
青島人才集團獵頭部負責人鄧健說:“只有充分調動起市場主體的力量,保障和落實好用人單位自主權,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引才育才內生動力,實現人才與用人單位、市場與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p>
轉變之四:由“看帽子、看稱號”轉向“重潛力、重實績”
《細則》在人才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和突破,更加務實高效。
在評價標準上,著力破除“唯學歷、唯論文、唯獎項、唯職稱”等傾向,堅持“憑能力、看業績、比貢獻”,堅持“德才兼備、競爭擇優、備用結合”,更加注重人才潛力和發展空間,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青年人才。如,大膽突破傳統的人才認定范疇,將“新銳”人才、“金種子”人才等“無冕之王”納入培養范圍,遴選有望帶領企業成長為“獨角獸”“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企業、高成長性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和核心技術人才,按人選層次給予培養經費,實施重點培養、跟蹤培養。
在遴選方法上,靈活引入以績推才、以賽選才、自主薦才等方式。如,“新銳”人才遴選與相應創新創業大賽統籌進行,在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省級創新創丷得二等獎及以上、市級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及以上且在青注冊創辦企業的,擇優納入托舉培養范圍。如,創辦的科技企業近3年累計獲得2000萬元以上股權類貨幣融資的,直接納入托舉培養范圍,更加突出專業認可、市場認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通過實施青島“未來之星”工程,將進一步強化和落實“產業部門抓產業人才”責任機制,今后,業務主管部門要按行業領域建立后備人才信息庫,做實未來人才“大數據”,通過源頭挖掘、定向支持、跟蹤培養、動態管理,打造人才“引育留用”黃金鏈條,為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供給。
(記者 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