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濟南市土地供應實行環保“一票否決” 未經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不得開發利用“變更土地”
當前,我市正在進行大規模城市建設,越來越多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土地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如果沒有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將堅決不予征收、收儲和供應,實行“一票否決”。這是記者從4月8日舉行的泉城環保世紀行媒體見面會上獲悉的內容。
“根據《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條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凡是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介紹,不管變更前是工業用地、建設用地還是農用地,只要是地塊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就要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報告由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評審。但有一種例外情形,就是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之間相互變更的,原則上不需要進行調查,但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中環衛設施、污水處理設施用地變更為住宅用地的,也需要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時刻繃緊土壤污染防控這根弦。”媒體見面會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張輝說,按照濟南市要求,土地污染防治工作是集體土地征收、國有建設用地收儲、土地供應等重點環節的前置條件,對不符合土壤污染防治相關要求的土地,堅決不予征收、收儲和供應。特別在土地供應前,將生態環境部門出具的意見作為“一票否決”審查條件。
4月8日下午,泉城環保世紀行媒體采訪團第二站到達濟南高新區東區街道重汽工業園片區,該片區此前為原孫村電鍍廠地塊,占地面積約20畝。濟南高新區東區街道經濟建設保障辦公室副主任董霽介紹,2017年開展環境隱患排查時,發現該地塊存在環境污染痕跡,取樣分析后發現部分重金屬指標異常,遂將此地塊列入疑似污染地塊。街道辦事處組織第三方調查機構開展了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塊土壤中部分指標超過建設用地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標準,經評審確定為污染地塊,風險等級為中風險,且風險評估報告通過了省級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目前正在籌備招標確定專業修復單位,開展土壤治理修復,預計2020年底前完成修復治理任務。
張輝介紹,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20日,濟南市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建設用地清單,共計梳理347宗,均納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準入管理。去年12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擬收回的濟南力諾集團公司、山東省化工研究院等11宗土地委托專業機構進行土壤調查,其中4宗土地已出具調查報告報市生態環境局,剩余7宗地塊已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土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