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濟南口罩日產量將破2000萬只 80%供應省內 有望打造成全國第一的口罩產業集群
日前,記者從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濟南口罩日產量達1300萬只,很快將突破2000萬只,其中KN95口罩日產將突破100萬只;6家轉產企業口罩機月產能達300臺,累計下線近500臺,供應全國10余個省市區。隨著口罩生產企業產能提升,濟南有望打造成全國第一的口罩產業集群。目前,國際口罩訂單不斷增多,不少企業在擴大產能的同時,也在申辦相關出口資質,為出口做準備。
已累計生產口罩超過1億只
之前,濟南不是口罩生產大市,2月1日濟南醫用口罩產量1.9萬只,日用防護口罩產量3.7萬只,加起來總共還不到6萬只。
如今,濟南口罩生產企業和生產線從1月份的4家11條分別擴大到目前的34家70條;日產量過百萬只的企業有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90萬只)、濟南尚潤通達復合材料公司(100萬只),山東康爾泰防護服用品公司(100萬只)、山東永芳日用品公司(100萬只)。
疫情發生以來,濟南已累計生產口罩超過1億只。隨著口罩產能提升,供應充足,4月4日0時起,自2月11日開始運行的“濟南市防疫物資網上預約平臺”停止運行。
此前采訪時,記者了解到,濟南僅用30天建成山東省首條口罩全產業鏈條。濟南翼菲自動化、森峰科技、一機床、金恒豐、小鴨等6家企業轉產口罩機,產品陸續下線,不僅供應濟南,產品還銷往陜西、河北、新疆、重慶等10余個省市區。濟南市工信局總工程師岳雙榮介紹,6家轉產企業口罩機月產能達300臺,累計下線近500臺,短時間內實現這樣的產量,可謂江北第一。
濟南市工信局生物醫藥產業處處長張奇良介紹,濟南口罩產業鏈本地化率達70%,目前所產口罩80%供應省內,其余20%銷往省外和出口。
口罩日產量在全國位列第三
張奇良表示,濟南口罩日產過千萬只,在全國位列第三。目前,濟南不少口罩生產企業仍在擴大產能和辦理相關資質。近期,濟南順意康醫療器材廠、山東星之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獲得了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資質,博科生物則規劃了4個廠區生產口罩。
“目前濟南有口罩生產企業34家,很快會突破40家。”張奇良說,隨著生產設備調試生產的經驗增加,產量將會很快上升,濟南口罩日產量將突破2000萬只,以一次性口罩為主。
張奇良說,疫情期間,濟南口罩產業鏈相關企業已達70多家,已形成比較好的防疫物資體系,他們正在推進該產業更好地發展,下一步,濟南這些企業產能進一步釋放后,有望形成國內最大的口罩產業集群。
對于未來市場需求,張奇良持樂觀態度。“從目前來說,市民戴口罩意識提高,需求有比較大的預期。國家也在進行應急物資儲備,醫院、檢驗機構、企業等也需要。我們濟南本地產品本地用,同時面向省內、國內,打造成全國第一位的口罩生產集群,走向世界。形成第一后,將會產生集聚效應。”張奇良說,濟南口罩產能主要還是卡在熔噴布上,企業外采的比較多,目前,濟南熔噴布產能正在擴大,除了山東康潔在擴產外,濟南順天非織造布有限公司、博科生物、濟南醫民寶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也要生產熔噴布。
出口產品以KN95口罩為主
隨著國外疫情發展,濟南企業收到的口罩出口訂單正不斷增多。截至3月下旬,濟南已有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欣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產品,出口意大利、美國、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金額已達2543萬元。
張奇良告訴記者,近期,企業接到的國際訂單雖然很多,但這些訂單量大且時間要求比較急,并且對資質也有嚴格要求,不少企業正在辦理出口所需的歐盟CE和美國FDA資質。有的企業已具備資質,正在出口產品。比如,圣泉出口比較多,已出口近500萬元,出口日本、德國、東南亞等國家。
“濟南生產最多的是一次性口罩,出口產品以KN95口罩為主。”張奇良說,這與國外的消費習慣有關,濟南目前KN95口罩日產能有20多萬只,近期,山東鴻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將新上兩條KN95口罩生產線,商河一家企業也在上這種生產線,等新上設備產能提升,濟南KN95口罩日產量將達100萬只。
其實,除了口罩,濟南產口罩機也已出口。4月8日當天,山東棟梁科技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一分鐘可產100只口罩的全自動高速口罩機發貨烏克蘭,此前他們已向意大利、德國、俄羅斯等國家出口口罩機,下一步還將向美國、奧地利等國家出口5臺口罩機。“口罩機出口也需要具備進出口權和相關資質。”該公司工作人員說。
張奇良介紹,濟南已成立出口專班,推進防疫物資出口。前期有企業接到過億的訂單,但受產量限制只能放棄。他們計劃圍繞有出口資質的企業,形成聯盟抱團服務出口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