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路通達!濟南虞山大道等37條瓶頸路通車
12月13日,雙向六車道的虞山大道正式通車。記者從濟南市交通運輸局獲悉,自2017年至2019年底,濟南市展開了百余條道路的建設提升工程,截至目前,2019年已打通37條瓶頸路,濟南三年來已打通百余條瓶頸路。
虞山大道通車 直達機場路
虞山大道道路及綜合管廊工程是東部片區規劃路網中的重要東西次干道,西起機場路,東至孫唐路,全長約7.28公里,規劃紅線35米,設計為雙向六車道,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橋梁、綜合管廊、排水、配套市政管線,同步實施道路綠化、路燈、交通設施、海綿城市等。該路段2019年3月8日開工,12月11日順利通過驗收,12月13日正式通車。
建成后,虞山大道與機場路、港西路、郭唐路、春暄路、孫唐路等相交成網,既滿足片區長距離對外交通需求,又服務于道路沿線郭店片區、董家片區及“內陸港”建設發展。
“以前這條路連人行道都沒有,現在不但路拓寬了,兩側也有了人行道,出門更方便、更安全。”虞山大道附近居民陳先生說。
中林路、玉興路等通車 完善區域路網
次支路網建設作為構建片區交通微循環的主力,同時也對治療周邊道路“栓堵”起到了“活血化淤”作用,瓶頸路的建設更是深入至“毛細血管”,為整個交通“大心臟”的循環提供了保障。
玉興路是南部城區居民多年的心結,更是舜耕路和英雄山路難言的痛。如今,玉興路與二環南路牽手,附近居民紛紛叫好。
佛山街是多年“血管阻塞”嚴重的典型代表,通過改造,消除了阻塞癥狀,為附近小區及商圈交通微循環良性運轉提供了動力和活力。
正大城市花園——燕山立交東南片區多年來路網結構不完善,給居民出行造成較大困擾,正大城市花園路的打通,讓該片區居民告別出門只能向東走的歷史。
中林路、花園東路、舜華北路和穎秀路實施后,東西貫通了整個片區,完善區域路網,增加小區對外通道,為地塊開發注入新鮮活力。
據悉,中林路(舜華北路至金達路)西起舜華北路,東至金達路,道路全長1.78公里,標準橫斷面寬度為35米,規劃為城市次干路,是盛福片區規劃“三橫五縱”干路網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后,將連通奧體中路與鳳凰路,極大緩解花園東路交通壓力,滿足沿線片區交通需求,對帶動周邊發展具有很大作用。
今年打通37條瓶頸路 三年共打通109條
濟南市交通運輸局大力推進交通運輸“5745”工程,全力打好交通樞紐建設攻堅戰,三年打通100余條瓶頸路,織路結網,疏解有章,緩堵治堵效果顯著。
2017年,濟南打通37條瓶頸路。作為2017年市政府承諾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泉城交通人順利實現順河高架南延一期工程、七里山西路南段、西濼河路、濼安路西延、鐵廠北路西延等道路通車運行。
2018年,濟南打通35條瓶頸路,三鳳齊飛,三舜成網,和平路十年東延夢成真。濟南交通部門切實為市民暢快出行作出貢獻,成功打通鳳鳴路、鳳凰路、鳳歧路、和平路東延等道路。
2019年,濟南打通37條瓶頸路,虞山大道、飛躍大道、花園東路等城市重點道路工程的運行,加快推進中央商務區、國際醫學中心、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濟南東站等片區道路建設。交通部門提前半年開始謀劃,3月開春即開工,到6月三分之一建成通車,年底全部打通。
鏈接 路面熱再生等多項新科技上陣
據悉,在濟南瓶頸路打通的過程中,道路設計、建設、運營等各方積極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提高綠色環保施工水平,減少現場施工環節,縮短施工作業時間,大大提高了工效。
路面熱再生、超表處、微表處、含砂霧封層等多項工藝齊上陣。如熱再生,路面加熱再利用,兩層一次壓實成型,路面不銑刨,無廢料,節能環保,施工速度快,平均提速1-2倍。目前已在經十路、龍鼎大道等完成路面熱再生面積約25萬平米,相比傳統銑刨重鋪工藝,節約瀝青材料24000噸,減少廢料24000噸,總計節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830噸,節約能源折合標準煤327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