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濟南扁鵲首創四診法 如今濟南中醫重裝出發!泉城兩千年中醫文化積淀“自引蜂蝶來”
第六屆中醫科學大會選擇在濟南舉辦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屆濟南扁鵲論壇應運而生也與濟南中醫的“前世今生”緊密相關。濟南是扁鵲故里,扁鵲是中華古典醫學的奠基人,人稱醫祖,其創立的中醫臨床思想和懸壺濟世的中醫精髓,至今都是中醫行為的指南。生于斯長于斯,兩千年前醫祖扁鵲的遺風,在泉城大地亙古流傳,賦予了這片土地藥草飄香、圣手云集的場面。弘揚扁鵲精神,重塑中華傳統醫學偶像,為中醫藥打造一個神圣的精神高地,以增強中醫人的凝聚力、歸屬感,是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也是本屆扁鵲論壇的重要使命。
多個古籍論證 扁鵲是咱濟南人
扁鵲是咱濟南人,這在眾多古籍史冊中得到了印證。西漢揚雄《法言·重黎》中記載:“扁鵲,盧人也。”《漢書·高帝紀》韋昭注云:“扁鵲,太山盧人也,名越人。”這里提到的“盧”在泰山之陰,也就是今天的濟南長清境內。清朝學者梁玉繩在其作品《史記志疑》中認為“扁鵲生盧,故曰盧醫”,同樣的信息在清道光二十年的《濟南府志》中也有記載:“秦越人墓在縣境,舊志盧地有越人冢,即扁鵲也。”扁鵲里籍在盧邑,也就是今濟南長清。近世以來, 有關這一方面研究的成果層出不窮。1985年、1987年,在濟南長清靈巖寺還曾先后召開了山東省扁鵲里籍論證會和全國扁鵲秦越人里籍學術研討會,來自省內外醫史界、史學界和考古界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扁鵲里籍在齊國盧邑,也就是今濟南長清。
2015年第七期《東岳論叢》刊發濟南社科院張華松研究員《扁鵲里籍盧邑說新證》一文,考證認為扁鵲里籍的“勃海”,既不是渤海灣,也不是渤海郡,而是盧邑西側的古湄湖。 至于扁鵲“家在于鄭”的“鄭”,則在盧邑的南側, 也就是今長清孝里東張。由于扁鵲長期居家于齊、趙之間的“鄭”,所以《史記》僅稱其為“勃海鄭人”。
濟南北郊的藥山、鵲山之名也均和扁鵲有關。當年扁鵲踏遍群山嘗百草,就曾于藥山采藥,還發現了很多未曾見過的珍貴草藥,故人們將此山稱作藥山。鵲山位于古濟水之北,傳說扁鵲過濟水時在這里停留過一段日子,他在山上采藥煉丹,救濟百姓,所以百姓將此山命名為“鵲山”。過去鵲山上有扁鵲祠。如今鵲山腳下的鵲山西村有扁鵲冢,學者考證應為衣冠冢。
張華松考證,就傳世文獻看,鵲山與扁鵲關系的認定,至遲始自北宋,北宋齊州知州曾鞏泛舟北湖 (鵲山湖) 以及陳師道登臨鵲山的詩文作品就是明證。鵲山、 藥山距離盧邑不過百里之遙,況且又是由盧邑往返于齊都臨淄的水陸必經之地。當年扁鵲行醫于此,采藥于此,實有可能。濟南鵲山腳下有一處扁鵲雕像,就在鵲山腳下的扁鵲冢附近,在長清雙泉莊廣場也有一座。
扁鵲給濟南和世界留下豐富的中醫遺產
正是這個濟南人扁鵲,讓中華民族的醫學事業熠熠生輝,為濟南的古老歷史增添了濃重一筆。遠古時期,軒轅黃帝著《內經》,分《靈樞》、《素問》兩卷,奠定了中醫的基礎理論,如臟腦理論、陰陽理論、氣血理論、經絡理論等。扁鵲在此基礎上向前推進一大步,創立了中醫的“四診法”望、聞、問、切。《難經》第六十一難:“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如今望、聞、問、切“四診法”已成為中醫診病的基本方法,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
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由此可見,扁鵲為中醫脈診技術的開創者,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應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扁鵲的切診技藝是很高明的,據史料記載,有一次在虢國遇到太子身亡,扁鵲通過診脈斷定太子并沒有死,只是“尸蹶”(類似現在的休克)而已,后果真治愈。他通過切摸,發現太子兩大腿的體表仍然溫暖,還觀察到太子鼻翼微動,因此敢下判斷。
扁鵲另一個偉大的創新之處,就在于他實現了鐵針取代砭石的改革。古時候的針灸術早在扁鵲所處的春秋戰國時代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由于生產力和技術的限制,當時的針是用砭石來代替的。據《史記》等史書記載,扁鵲在臨床上的針灸運用創造了令當時人嘖嘖稱奇的事跡,由此扁鵲神針開始流傳開來。《史記·扁鵲列傳》中曾記載道,扁鵲令自己的主管針灸的徒弟子陽用針砭石,然后取三陽五會穴位刺下。這里就提到了后人稱為的扁鵲神針,或者叫做扁鵲針。如今一塊現存的漢代畫像石上,繪有一個人首鵲身的神鳥執一根石針刺向人體,以此治病。據說,這幅針灸行醫圖中的鳥就是古代名醫扁鵲的化身。可見其當時針灸成就之高超。
扁鵲不但醫術高明,他的醫學思想和品德也被世人所傳頌,至今還流傳著他“六不治”的治病原則。據記載,六不治為: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中醫歷史積淀深厚 如今整裝再出發
扁鵲生于濟南,這在2000年前就給這方土地注入了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基因。如今在泉城全力打造國際醫療康養名城的大潮中,中醫藥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濟南市中藥協會秘書長宋希貴介紹,山東的中醫藥在全國是排在前列的。從中藥材方面說,山東有近20種道地藥材,在全國屬于上游水平。濟南的中藥種植歷史也源遠流長,采藥地“藥山”是“齊煙九點”盛景之一。濟南是全省中藥材重要產區,這里的藥材地道、華夏聞名,長清“栝樓之源”、 章丘“郎山遠志”、萊蕪百花丹參、鵲山半夏、龍山防風等聞名全國,平陰玫瑰、阿膠馳名神州。
從中醫人才方面看,濟南自古中醫人才輩出。這里是創立“望聞問切”四診法的中醫鼻祖扁鵲故里,是創立陰陽五行學說、促成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陰陽家鄒衍的故鄉,著書立說、有史可考的“杏林妙手”多達140多位。
如今,在濟南這座有著深厚中醫藥基礎的城市,中醫藥水平提升也呈現破竹之勢。目前,濟南共有各類中醫機構688家,中醫醫院40家,其中三級甲等中醫醫院5家、居全省首位,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國家中醫重點專科12個,國家級中藥炮制技術傳承示范基地3個、全國中醫規范化培訓基地3個。
全市共有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9243人,占全市醫師總數的26.59%,占比全省第一。52所高校中有醫學類高等院校6所,在校師生約10萬人;全市共有9.2萬名衛生技術人員和4萬多名醫藥研發人才,為濟南發展現代醫藥產業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撐。
在中醫發展大潮中揮斥方遒,離不開對于中醫經典的尋根問祖。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創新,所以更有必要樹立“扁鵲故里”“盧醫文化”品牌,在醫祖扁鵲遺風的感召下,在現代中醫人的不懈努力下,使得濟南中醫擁有更長遠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