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東引黃濟青工程建成通水30年 累計引水94.09億立方米
(記者 辛振東)21日,記者從山東省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是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建成通水30周年,山東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引黃濟青工程建成通水30年來的有關情況。據了解,引黃濟青工程是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工程,主要是為解決青島市及工程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顧農業用水、生態補水而投資興建的山東省大型跨流域、遠距離調水工程。
記者了解到,引黃濟青工程自濱州市博興縣打漁張引黃閘引取黃河水,途經濱州、東營、濰坊、青島4市、10個縣(市區),至青島白沙水廠,全長290公里。工程開辟輸水明渠253.24公里,穿越大小河流36條,各類建筑物450余座,設5級提水泵站和1級臨時提水泵站,大型調蓄水庫和沉沙池各1座。工程于1986年4月15日開工建設,1989年11月25日正式建成通水,核定工程總投資9.62億元。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我省投資56億元,又開辟了向煙臺、威海輸水的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新辟輸水線路310公里,與引黃濟青工程連通,輸水線路總長600公里,形成了引黃、引江與調引當地水的聯合調配工程體系。引黃濟青工程建成通水30年來(截至11月16日),累計引水94.09億立方米,其中調引黃河水58.49億立方米、長江水24.41億立方米、當地水(峽山水庫等其他水源)11.19億立方米,累計配水79.2億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62.48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16.74億立方米),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力地保證了青島及工程沿線地區用水安全。
30年來,引黃濟青工程累計為膠東四市配水62.48億立方米,其中配水青島46.82億立方米、濰坊9.64億立方米、煙臺3.31億立方米、威海2.71億立方米。特別是2014年以來,為有效緩解膠東地區因連續干旱出現的水資源供需緊張的局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引黃濟青工程連續5年實施應急抗旱調水,累計引水43.26億立方米(其中調引黃河水19.1億立方米、長江水24.16億立方米),占全省總用水量的4.07%,受益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20%,支撐GDP占全省GDP總量的41.5%。累計為膠東四市配水34.97億立方米,其中,配水青島19.83億立方米、濰坊9.12億立方米、煙臺3.31億立方米、威海2.71億立方米。據統計,工程向四市配水量分別占四市總供水量的60.68%、17.9%、12%、16.2%,有力地保障了膠東四市基本用水需求。
以青島市為例,引黃濟青工程已成為青島市最主要供水工程,2010年至2018年累計向青島供水23.64億立方米,供水歷史最高年份是2016年,當年供水量4.74億立方米,占青島市區用水總量的90%以上,保障了青島市的用水安全,優化了投資環境,極大地促進了青島市的經濟社會發展。
通過以下數據對比,能更直觀地反映出引黃濟青工程對青島市的重要性:1990年,青島市常住人口666.39萬,國民生產總值180.77億元,引黃濟青工程年內向青島市供水5842萬立方米。2018年,青島市常駐人口939.48萬,較1990年增加了1.49倍,國民生產總值1.2萬億元,較1990年增加了將近66.4倍,引黃濟青工程年內向青島市供水3.88億立方米,較1990年增加了6.64倍。
引黃濟青工程在保障青島等城市供水的同時,還解決了歷史上廣北、壽北、濰北等高氟區75萬人飲水困難,并承擔了為工程沿線輸送農業灌溉用水任務。據統計,30年來累計為博興縣和工程沿線提供農業用水16.74億立方米,擴大改善灌溉面積333.3萬畝,增產糧食約7億多公斤。工程調度運行中自然水量的滲透,一方面回補地下,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補給量超10億立方米;另一方面,滲水壓制了咸水的入侵,改善了地下水生態,改良了渠道兩側的土地,保護了生態環境,尤其昌邑、寒亭、壽光等北部沿海咸水地區受益明顯。其中,壽光市改善糧食種植面積4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