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夜間開放!山東景區、博物館、體育館“夜太美”
近期,關于夜旅游、夜經濟的話題越來越熱,全國多地紛紛“加碼”夜間游項目,在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同時,不斷開辟景區掘金新平臺,相關投入快速增長。
多方政策也正在助推夜游持續繁榮。8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其中強調要“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我省各市也在發力:6月,濟南市《關于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10大項27條強有力舉措引起社會廣泛關注;7月,青島通過了關于推動青島市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夜經濟發展推動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夜間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從主題游樂、夜游文化、特色餐飲、時尚購物、夜游環境、交通保障和配套服務七個方面推進夜間旅游發展,建設夜間旅游優質項目、產品,形成夜間旅游示范城市,打造活動豐富、吸引力強的夜間旅游景區。《意見》明確,到2022年,我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的夜間旅游發展格局。
《意見》提出將延遲重點景區的閉園時間,推動夜間開放,支持景區通過夜景打造、旅游演藝、特色活動、商街夜市等多種形式。延長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工人文化宮和影劇院、音樂廳、體育館等文體設施開放時間,打造夜間消費“文化IP”。
夜間經濟是一個系統,項目體系、設施體系和服務體系缺一不可。夜旅游的項目是對一個城市風俗、人文的集中體現,夜經濟的繁榮不僅能讓一個城市吸引更多游客,消費水平的升級也將提升當地市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此次出臺的《意見》強調要亮化美化夜游環境、強化夜游交通保障、提升夜游配套服務,對夜間照明、標識、公交車運營班次、停車管理、水電氣供給、污水收集處理等都進行了規劃。
山東大學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德剛表示,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我省異彩紛呈的地方戲曲、非遺等藝術資源和專業的、民間的演藝人才,可以為夜間演藝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演藝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類型,完全能夠通過市場化手段形成知名文化或旅游品牌。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于新悅 楊鵬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