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東產業援疆這些年丨郁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齊魯“神農”上天山 產業興疆建偉業
(記者 仇晶) “使用這種生物有機肥,可以有效調節土壤,增肥增效增產,投入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比以往使用化學肥料增收30%以上。”農八師145團場的蔬菜基地里,正在照看農作物的團場職工石新疆,看著田里濃綠油亮、葉片肥厚的蔬菜倍感欣喜。
石新疆口中的肥料,便是山東產業援疆企業石河子市郁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合作研發生產的微生物菌肥產品,因其較高的經濟收益,被當地百姓稱為“神肥”。目前,這項“肥料”技術已帶動周邊170萬畝棉花、30多萬畝葡萄增產增收,有效助推引領當地農業產業振興。
“測土配方” 讓肥料制作也能個性化
石河子市郁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微生物菌肥為主要特征的肥料生產研發企業。主要生產有固體肥料、水溶肥料、液體肥料及葉面肥料四大類十余個品種。棉花專用肥、果蔬專用肥為兩大主導產品,各類型肥料年產能力達10萬噸。
不同于農民以往使用的帶有毒性的化肥,郁蘢生物生產的生物菌肥優勢突出。由于其成分主要包含深海魚雜、豆粕、紅糖、玉米面等原料,并配以12種菌種發酵而成,所以其產品在保留了化肥殺菌性外,還具有環境友好、改良土壤、增產增收的特性。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種肥料的配比不是“標準”的,而是根據各個地方的土地情況,先進行測量,依據結果“對癥”補充營養元素。
多年來,公司在疆內開展了棉花、葡萄養分需求規律、營養診斷指標、水肥螯合高效利用等探索研究,開發了新型肥料產品,推廣應用面積達86萬畝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來之不易的齊魯“神肥”
郁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成盛向“山東產業援疆這些年”采訪團介紹,在來新疆之前,自己的產品已經在山東獲得認可,為了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他決定把更好的肥料帶給西部的農民,為西部農業產業發展做一點貢獻。2005年,姚成盛便已提前布局,將產品和專家團隊引入農八師,了解市場需求。
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如何獲得市場的認可成為企業安身立命的關鍵。據濟南市科技局派與山東郁蘢公司科技特派員、中國農村奔小康專家團專家紀象平回憶,起初很多人對于微生物菌肥在西部的應用前景抱持著質疑,“什么環境友好型肥料,不就是想推銷你們的微生物菌肥嘛!”“這種肥料可能在山東適合,但在西部是不是也能應用就說不準了。”
紀象平說,跟人們磨破嘴皮子解釋,也不如真抓實干一場來的有說服力。于是,姚成盛向多個團場申請“試驗田”,面積共計16000畝,用來實驗“棉花營養套餐”肥料的實用性,用相同的資金投入,減少化肥用量的40%,達到增產10%的效果。為此,姚成盛專門與提供“試驗田”的團場簽訂合同,倘若實驗失敗棉花減產,他要為這16000畝棉花產量兜底,賠償團場職工們的全部損失。
實驗在重重壓力中展開,直到當年秋天,兵團農業科對試驗田進行測產,數據一出,團場職工們沸騰了,每畝地竟然增產12%到18%,“神肥”之名由此得來。
自此,郁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肥一戰成名,掃除了人們的疑慮,產品市場就此打開,通過微生物有機肥的廣泛應用,近幾年帶動周邊170多萬畝棉花,30多萬畝葡萄的增產。
做行業標準制定者
古有神農教民墾荒種糧,帶領人民擺脫饑餓,而姚成盛和他的農業專家團隊也以“神農”為榜樣,力求通過科研的力量讓農業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渠道。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郁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產業模式也在不斷升級,除了生產肥料產品外,也開拓了自己的種植基地,邊研發邊培育,讓技術在實踐中進步,已在石河子擁有占地200畝面積的生產廠一座,建設經營2000畝優質葡萄生產基地,年產優質葡萄3000噸,同時也為當地團場職工提供農業種植技術服務,有20余個技術服務站遍布南北疆,經營專業合作社3家,技術服務人員80余人,與8家企業、10余家合作社開展合作協作。
10月23日,一批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就來到郁蘢公司的葡萄生產基地,對各團場職工開展現場教學,指導他們冬季的葡萄管理方法,為來年葡萄種植穩產高產打下基礎。
深秋的寒風里,專家教授與團場職工一起站在露天的葡萄園里,任冷風肆意,但講授者和學習者的熱情都未減。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段長青高度評價郁蘢公司在肥料上的科技創新:“改變了生產種植的模式。”他認為,微生物菌肥的滴灌施肥的方式,可以促進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標準化的模式又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另外,該肥料“測土配方”的方式有利于水肥管理,減少施肥澆水中產生的浪費,從保護水源、減少肥料的使用量上來說都有積極意義,從而保證產業的穩產,讓農民得到好的收益,
目前,郁蘢公司已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新疆農墾科學院、石河子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技術合作,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科技成果形成物化產品,運用于生產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公司與中國農科院共同研發的果蔬同步全營養水溶肥技術首創行業領先,在南北疆葡萄、香梨、蟠桃、大棗等作物種植中廣泛運用,效果突出。棉花出苗肥及系列配套液體肥實現了大面積應用。先后取得專利12項。
姚成盛介紹,現在企業還計劃與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合作5416配方,創建國家葡萄產業產業標準,改變葡萄產業無標準的現狀。到那時,新疆農業產業化發展又將是一番新天地。
“天山腳下創偉業,錚錚鐵骨山東人。”是姚成盛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句話激勵著他和他的團隊腳踏黃土、實在做事。未來,姚成盛和他的團隊將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積極與山東省人民政府駐新疆辦事處配合,不辜負家鄉人民的期盼,在新時代西部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產業興疆的偉業中,書寫屬于山東人的閃亮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