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濟南人 你有一封來自趵突泉的感謝信待查收
親愛的濟南市民、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趵突泉,今天是我連續噴涌16周年的日子,很榮幸將連續噴涌最長時間的紀錄再次刷新。這一年,我經歷了不少大事,有淚點,也有笑點。說多了有些感慨,希望大家看在今天比較特別的份上,別嫌我啰嗦,我想代表泉水兄弟們拉拉過去的這一年……
負重向上:這一年,濟南人帶我“觸底反彈”
要問這一年哪些時候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首先想到的就是雨季來臨前那段時光,那些濟南市民與我和泉水伙伴們休戚與共的日子。
不瞞大家,我覺得那時候我的日子真的挺不好過的:從3月7日開始降到28.00米橙色預警線以下,到8月11日才重新穩定爬回到28.02米,持續了158天。復涌16年來,只有2015年的同期出現過這種情況。
其實,2019年初時,我還是挺有自信的,當時水位是28.25米,相比往年不算太低。可是“泉”算比不上天算,枯水季節春雨遲遲不來濟南,到5月時全市的平均雨量僅為58.0毫米,比常年同期少了58%,比去年同期少了66%,位居1950年以來的倒數第七位。好不容易熬到了6月,濟南該準備入汛了,沒想到天氣調皮,雨沒怎么來,高溫天倒來得很積極。再加上夏灌如約而至,6月9日至16日,我一周之內就下降了18厘米,觸到“紅線”。那段時間好多市民游客關心我,天天來看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我一點兒也不怕,在最艱難的時候,濟南人對我和伙伴們不拋棄不放棄。為保持泉水持續噴涌,濟南市控采、截流、加大生態補源力度。南部山區的錦繡川水庫、臥虎山水庫結合河道有水工程,通過水系連通工程盡力向玉符河、興濟河、歷陽湖等有條件的河道進行生態補水。此外,南水北調、田山電灌處、南康泵站等也為生態補源助力,市民們也紛紛加入到節水保泉的行列中來。
你們人類有句話說的是,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我覺得雨也是這樣的,雖然來的晚,但是該下還是會下的。7月,降雨慢慢增多,我和小伙伴們抓住機會涵養水源,水位有所回漲。進入8月,雨水頻繁,尤其是臺風“利奇馬”帶來的那次降雨過程,可是讓我們喝了個飽。我連漲了8天,一下子從生死線拉回到28.66米,為復涌以來歷史同期的第五高。
趵突騰空、黑虎嘯月……我們又回來啦!更讓我們開心的是,目前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庫蓄水都比較充沛,為實現來年持續噴涌有了有力保障。明年,我要繼續刷新自己的噴涌紀錄!高光時刻:這一年,申遺列入“國家預備隊”
說完風風雨雨,我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喜悅。
2019年6月8日,我和小伙伴們迎來高光時刻。這一天,濟南市城鄉水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聯合官宣:“濟南泉·城文化景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我們進入到“國家預備隊”當中,離成為世界遺產更近一步。
雖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但現在想想還是有些小激動呢!其實,這不是濟南申遺過程中第一次進入到這個行列,2009年曾以“濟南名泉”進入過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當中,但這次更讓大家興奮和驕傲的是,我們十分罕見地被國家文物局單獨行文納入了預備名錄。今后努力的目標是:在預備名單中脫穎而出,早日被中國選中并推薦進世界遺產的預備名錄之中,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決同意后,成為貨真價實的世界遺產。
說起來怪難為情的,早在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位官員到濟南來看我,他覺得我有沖出濟南的潛力,可以申報世界遺產。于是在1998年,濟南市名泉辦提出爭取將濟南泉水申報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不過,那時的我們還是濟南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開采量比現在大很多,又碰上幾年干旱沒抗住,從1999年3月14日起,我就斷斷續續地停噴了,泉水申遺一事因此停滯。好在,2003年9月6日,我從“沉睡”中醒來,申遺重新啟動。2012年,根據申遺形勢發展和國家相關部委、專家建議,申遺方向由自然和文化雙遺產轉向世界文化景觀遺產類型。
申遺是個漫長地過程,進入“國家預備隊”不能沾沾自喜,得不斷提高自身勝算才行。遺產保護立法是其中一項硬條件,預計今年就將完成初步成果。2021年,將基本完成主要遺產要素點的修繕工作。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變得更親民更好玩,目前在百花洲畔300平方米的“泉水書房”里有可以與我們互動的文字游戲、雕版印刷體驗、朗讀亭等。2021年濟南將增加一處能夠綜合展示遺產價值體系的泉水博物館。好期待啊!攜手共進:這16年,感謝黃河不斷流的支援
說到現在,基本上把我今年經歷的大事說得差不多了。我還想在最后借此機會,感謝一個一直關心呵護我的好朋友——黃河。今年對于她來說,也特別有紀念意義:黃河山東干流已實現連續20年無斷流。
我們和黃河同屬于濟南的兩大類水系,別看在地域上一個在南,一個在北,離得挺遠,但黃河通過水庫、河道和一些水利工程沒少幫襯我們。
一位在黃河河務系統工作了多年的工作人員說,上世紀70年代,由于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我和泉水伙伴們也會供應不過來,靠近黃河邊的市民一方面利用黃河水改造鹽堿地,另一方面也開始嘗試飲用黃河水,來分擔壓力,“當時的市民們埋了一些虹吸管,在春冬枯水季節黃河含沙量少時,拿著活動泵站提水喝”。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面臨的供水和噴涌形勢嚴峻。1998年濟南市啟動引黃保泉二期工程,建設鵲山水庫和玉清湖水庫,2000年4月鵲山水庫建成,2001年7月玉清湖水庫建成,此后我們就把為市民供水的交接棒,遞給了黃河。目前黃河水已占到城市供水的九成以上。
除了代替我們供水,在水位低迷時,黃河水也無私地來支援。2015年11月17日,從平陰來的黃河水通過濟平干渠逆勢而上,經29.6公里管道抬升178米后,涌入臥虎山水庫。此后,當我們有需要時,水庫便會適時向下放水,黃河水就這樣通過玉符河滲漏帶給我們補充能量。同年,人們在鵲山水庫建成了一段“東聯供水”的地下管道。每天有接近8萬立方米的黃河水乘坐這樣的“地鐵”跨越大半個濟南,從西北方向來到濟南東城區,取代地下水為那里的黃臺電廠、煉油公司送去生產用水。聽說,今年在我們困難的時候,黃河水就曾通過玉符河滲漏帶給予我們幫助。山東地礦局801隊保泉專家也說,我能夠連續噴涌16年,黃河水功不可沒。
最后的最后,我想說,這么多年,我已經把9月6日復涌的這一天當作是自己的生日了,就讓我在這里許下一個生日愿望
此致敬禮
你們永遠的伙伴趵突泉
2019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