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東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余額超12萬億元 增速創4年新高
7月22日下午,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上半年金融運行保持總體向好態勢。
社會融資規模增勢良好。6月末,全省社會融資規模余額12.1萬億元,上半年增量為8410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增量的91%,同比多增3662億元;余額同比增長11.7%,增速達到近4年來新高,比全國高0.8個百分點,延續今年2月份以來持續快于全國的趨勢。
本外幣貸款平穩增長。6月末,全省本外幣貸款余額8.37萬億元,同比增長11.3%,比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與全國的差距比去年同期收窄1.9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新增本外幣貸款5521.1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增量的81%,同比多增1282.6億元,增量居全國第4位,比去年同期提高2個位次。
本外幣存款增勢加快。6月末,全省本外幣存款余額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比全國高2.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提高5.8個百分點,為2017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上半年,全省新增本外幣存款7951.7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增量的147%,同比多增4177.6億元,增量居全國第6位,比去年同期提高2個位次。
社會融資增長較好,體現出金融體系對山東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當前良好局面,是中央銀行逆周期定向降準與監管當局提高風險容忍度政策疊加與傳導的結果,尤其是民營企業風險緩釋工具與永續債這些制度創新,有效引導了金融資源脫虛向實。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資管新規實施細則的陸續出臺,委托、信托貸款業務發展的方向更為明確,委托、信托貸款降幅持續收窄。上半年,全省委托貸款減少281.3億元,同比少減58億元;信托貸款減少46.6億元,同比少減174.8億元。
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恢復增長。今年由于貨幣市場流動性充裕,票據融資利率明顯下行,企業簽發銀行承兌匯票的意愿增強。上半年,全省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加578億元,同比多增1170億元。
在流動性合理充裕、市場利率走低、債券融資成本下降的有利市場環境下,信用評級較高的企業傾向于發債融資。上半年,全省企業債券凈融資642億元,同比多203億元。
此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大幅增加。今年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財政部核發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增加。上半年,全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增加914億元,同比多增647億元。
今年山東金融機構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核銷資源,加大不良資產處置規模和力度。上半年,人民幣貸款核銷704億元,同比增加18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