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品山東|泰山板栗,從這里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山東泰安東北部,泰山景區大津口鄉、黃前鎮、下港鎮三個鄉鎮,以“中國板栗集散地”“中國板栗外貿出口加工中心”“中國板栗之鄉”而聞名——這里是主產泰山板栗的山東省農產品特色優勢區,種植面積已達45萬畝。帶著“泰山印記”的一顆顆板栗,從這里銷往廣東、上海、重慶、江蘇、浙江等全國各地,乃至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為我國農業產業發展、食品安全、栗農增收注入生機和活力,以板栗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一顆栗樹,幾代人千年守護
泰山板栗迄今已有 3000 多年栽培歷史,早在周秦就有記述,大汶口發現的甲骨文上也有“栗”象形字記載。泰安市板栗協會的王雅紅會長告訴記者,泰山板栗樹耐貧瘠、耐干旱能力強,生長周期長,泰安的古栗樹保護的非常好,在產區隨處可見千年、百年以上的古栗樹,目前尚有歷史記載,仍然生長茂盛的是玉泉寺的幾棵古栗樹,最大的一棵胸圍5.4米,據金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黨懷英谷山寺記碑記載“高僧意植栗數千株,迨于今充歲用焉”,至今已有1500多年。
兩盞燈泡、一只小狗,現年90多歲的尹爺爺,已經在大峪山上守護了幾十年的百年古栗樹,他在十五六歲參軍,扛過槍上過戰場。當年他守護這個國家,如今來守護這片古樹林。尹爺爺說,栗樹長得很慢,有靈性,即使僅剩下一張皮也能活上百年,還能結果。
一顆栗種,專家執著60年
在泰山腳下的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的板栗品種基地,據沈廣寧副所長介紹,這里收集了全球300多個板栗品種,從60年代開始至今,所里和泰山林科院的歷代專家們對泰山板栗品種進行了培優繁育,目前已經培育 40多個優良品種,其中紅栗1號、東岳早豐等 14 個優良品種獲得國家級、省級審定。
泰山板栗又名“泰山明栗”,因其營養豐富, 果實表皮光亮色鮮,子粒均勻,有“東方珍珠”美譽,質地細糯,口味甘甜,為我國乃至世界各地食用之冠,是山東品質最好的板栗, 被譽為“泰山甘栗”,是中國板栗中的優良油板栗品系和知名特色農產品。泰山板栗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成立,提升了泰山板栗地理標志農產品全產業標準化綜合生產能力,推動了泰山板栗國內國際品牌全面升級。
一顆栗子,幾代栗農用心匠栗
“解放初期,這里的板栗樹不是很多,多半是老一代人留下來的,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鄉里領導帶領大家開始綠化荒山,栽了好多板栗樹,也就從那時起我們的主產業開始變成板栗,鄉里還請來日本專家給我們講技術,大伙的學習勁頭足,管理的好,那時就出口日本,曾經最貴時到了一塊多錢,家家戶戶用它的收入來養家糊口,成為主要經濟來源。”提起板栗的發展,紅灣村75歲的趙爺爺非常感慨地說。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泰山板栗實施了無人機智能植保、精準水肥操作、智能氣象監測、土壤分析儀數據實施、農殘檢測等一系列的現代智能生產追溯體系,保證了產品品質和產能提升;自動化撥米設備、智能冷庫管理系統,既提高了3倍加工能力,又提升了農產品獨特口味和儲存品質。劃定了泰山景區為泰山板栗產業地標核心區,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動產業化經營。
實施入住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立了300畝泰山板栗地標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建設。一系列的科技賦能實施為出口安全生產、數據預測、以及產量分析、市場把控、品牌提升等提供了堅實的科學數據和產品品質保障,提高了泰山板栗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強消費信心、促進了泰山板栗品牌銷售。
一顆栗果,幾代栗商輸送全球
泰山板栗是中國板栗和泰山山脈的一大重要品系,是油板栗的一種。果實明亮呈棕褐色,單果都在2.2-2.5公分,大小均勻,淀粉糖度在20%-30%之間,澀皮易剝落,耐儲存等特點,非常適合炒食,主要用于糖炒栗子和栗仁加工。泰安市栗欣源工貿有限公司倪慶軍是子承父業的二代栗商,80年代父輩就從事板栗的鮮果輸出,40多年發展至今已成為全市最大的板栗出口加工企業,年產值2億多元。“我們速凍栗仁、即食栗仁罐頭,主要以 OEM(委托加工生產)為主,目前全球有400多個品牌用我們的產品。”倪慶軍非常自豪地告訴大家。
泰山景區的黃前鎮西麻塔村(麻塔鄉公社)上個世紀 70 年代以來至今是全國和山東板栗交易出口集散地,也是山東板栗的價格導向。6家外貿加工企業,帶動產業近三年位居全國板栗出口量第一,帶動產區1個國家貧困鎮10個國家省、市貧困村脫貧增收。
泰山板栗先后獲得綠色食品認證、華夏有機農產品認證(1000畝)、HACCP認證、日本有機和自然食品協會的日本有機(1200畝)和國際歐盟等認證,2020年獲得了國家非林木質林產品經營+產銷監管鏈中國森林認證,認證產品獨享的二維碼可實現原產地追溯,全球有37個會員國家,作為全球36個國家的免簽出口通行證。榮獲全國林產品名特優新產品博覽會“金獎”、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山東省經濟林協會“金獎”、“山東省名牌農產品”、“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齊魯放心果品”等榮譽稱號,2020年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
栗下菌花,朵朵遍地生金
“它很神奇,長在古老的栗樹下,外型層層疊疊似菊,猶如天女散花,綻放在板栗樹下,散發著濃郁的菌香。據老人講,天花菌很特別,只有有緣人才會發現它,而且采摘時不能用鐵器,必須雙膝跪拜,兩手輕輕地從根部把它托起。天花菌每年在八月中下旬出現一次,一棵樹下只產一個,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的既能觀賞,又保健養生的野生珍菌。”泰安市板栗協會王蕾介紹說。
“泰山天花學名灰樹花,2014年我們開始對泰山天花進行馴化,并在栗樹下進行仿野生種植,每畝帶動栗農能增加1萬元的收入,同時我們還收集了好多天花野生菌種,準備進行良種的優化選育。”山東農業大學副教授、泰山天花研究院院長朱孟娟說。
“我們以泰山天花的子實體為研究對象和北京昌平、遷西、浙江慶元的灰樹花做了對照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泰山天花的水提物對咽炎主要致病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賀祥說。針對泰山天花的這一特性,泰山天花研究院研制了泰山天花茶,使栗農收入又提升了2倍。
產區內泰山景區的黃前鎮、大津口鄉、下港鎮等鄉鎮的栗農從 90 年代就有繁育板栗種苗的歷史,是全國最大的板栗種苗輸出地,每年輸送全國各地栗苗 3000多萬株。產區又是全國板栗集散地,附帶物流、倉儲等其他商業服務產值達 5000多萬,解決了山區10000多個老人、婦女的就業,人均增收 0.5 萬元。初步形成了集特色基地種植、種苗輸出、外貿出口、冷鏈倉儲、產品加工、集散地帶動、立體種植增收、林下森旅、泰山板栗農品銷售、泰山板栗品牌建設等于一體的全產業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