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學史力行】濟寧鄒城市:破難題開新局 一招激活滿盤棋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濟寧鄒城市針對工作中出現的瓶頸、不足等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創新舉措為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賦能提速,把高質量發展的美好藍圖變成“施工圖”。
在鄒城市經濟開發區精密制造產業園,總投資3.6億元的艾坦姆合金金屬零部件制造項目正在進行設備調試,下個月將正式投產。
艾坦姆合金(山東)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林錦派介紹說:“因為我們走的是高端鑄造,1噸合金鑄件價值相當于50噸鑄鐵的價值了。”
園區有了這個好項目,從鑄造到初加工、精加工,閥門產業的生態鏈基本形成了。然而,項目最初在審批環節卻“卡了殼”。
鄒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樊佃東說:“2019年,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環保廳有一個文件,就是嚴禁新增鑄造產能,如果新增的話,需要等量或者減量替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鄒城市工信、發改、環保等部門成立專班,多次到一線辦公。經過對全市企業進行全面摸排,僅用7天時間就找到了置換源。當地一家機械制造企業因為破產,鑄造產能指標閑置,經過協商,雙方簽訂了產能置換協議。然而,當時省里還沒有出臺鑄造產能置換具體辦法,鄒城市積極爭取省市相關部門支持,省工信廳、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在項目現場召開鑄造產能核查會議,確定退產產能8160噸,置換產能7484噸,符合減量置換要求。
艾坦姆合金(山東)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宏表示:“有了這個產能指標以后,我們整個1600畝的生態控制閥門的產業園區成一個全產業鏈了,過去相當于我們做了一半。”
艾坦姆合金“鑄造產能置換”可以說是鄒城化“劣勢”為“優勢”、變“不行”為“能行”的一個典型案例。今年以來,圍繞打造千億產業園區、百億企業集群,鄒城市全力破解制約項目建設的堵點卡點,召開現場會,逐個研究提出“政策包”,同時提升園區的配套服務,實現彎道超車。
鄒城市委書記遠義彬說:“因為這個千億產業園區,就是我們規模上要實現工業產值突破1000個億,但是背后呢我們是要在園區當中形成一些產業的生態,瞄準產業的一些龍頭企業,不僅僅是規模的增長,而且產業結構的層次要不斷地提升,最終提高我們產業的競爭力。”
山東省委黨校經濟學部教授韓振普說:“鄒城市把產業培育作為學史力行的重要突破口,全力破解制約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的堵點、難點,吸引更多的人才、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為企業發展賦能提速。”
(記者 孫希磊 亓順峰 李鋒 濟寧臺 馮斌 劉長雨 王玉鴻 張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