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 學史力行】德州:學史力行辦實事 用心用力解決群眾難題
德州市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為民辦事、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創新舉措精準發力,推動“守初心”與“得民心”同頻共振。
平原縣王打卦村村民劉硯虎患病臥床已有三年。前不久,由于病情加重,他住院治療又花費了三萬多元。得知情況后,村里的社會大救助協理員第一時間用“德救助”微信小程序為他申請了臨時救助。
平原縣王打卦村村民王會珍說:“以往自己寫申請報到村里,村里報到鄉里,鄉里再報到縣里,層層這么報,時間也長也麻煩,現在村里上面派的有協管員,挺快,我覺得挺滿意的。”
主動對接,快速申報,及時救助,現在德州市已經形成了一張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社會大救助工作網絡。不僅如此,通過信息化管理,他們還建立了主動發現機制。
德州市社會大救助工作專班平臺組聯絡員焦炎說:“我們通過困難指數排名,提取全市3%的困難群眾,對這些群眾進行實時地跟蹤,主要是解決沉默的、不主動申請的這些困難群眾,通過線上的主動發現和線下的入戶核實,基本實現了救助的全覆蓋。”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德州市瞄準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各類問題14407件。在此過程中,德州市堅持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和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五城同創”。為了給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工作者提供便利,德州市建設了191個戶外勞動者驛站。
德州快遞員姚奎松說:“平時我們都是在馬路上走街串巷,有個地方能給我們提供茶水冷氣,能歇歇腳,能休息一段時間也是非常不錯的。”
今年,圍繞創城,德州市投入7.21億元財政資金,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最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滿意度為96.81%。
德州市委宣傳部三級調研員潘全柱說:“持續地改善小區環境,完善背街小巷設施,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推動文化場館的建設。通過文明城市創建,極大地增強了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前不久,德州市還公布了“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清單,列出推進安置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整改、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等47項具體工作,由市級領導牽頭,年底前全部完成。
德州市委書記田衛東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極大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奮斗熱情。我們將以此作為“辦實事、開新局”的強大動力,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將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長效機制,用心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群眾有困難變成干部去作難,把群眾有疾苦變為干部去辛苦。深入開展“五城同創”,叫響“德辦好”政務服務品牌。
山東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燕芳敏說:“德州在這次黨史學習教育中,注重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主要體現在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初心和質量上,以真心溫暖了群眾的心,守好了群眾的心。群眾眼明心亮,他們的滿意度是我們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德州為此付出了努力,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記者 于凡 孟凡東 周樹茂 鄭秀程 德州臺 喬興華 金吉鑫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