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丨回看“工業銹帶”,已成“生活秀帶”——上海楊浦濱江走訪記
記者周琳、溫競華、盧靜娜
今年已90歲高齡的全國勞模、“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寶妹,一輩子都住在楊浦濱江。曾在國棉十七廠工作大半輩子的她,見證了江邊巨變。
“國棉十七廠以前是裕豐紗廠,那時候,再往東是定海路橋,有亞細亞火油公司倉庫,西面是楊樹浦發電廠……”老人向記者細數著曾經熱鬧的工廠,仿佛回到了過去。
國棉十七廠所在的上海市楊浦區,曾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自來水廠、發電廠、煤氣廠等中國民族工業的十多個第一,楊浦濱江岸線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長廊”。
如今,這里有“跑友們”沿著紅色跑道奔跑的健身場,有可以眺望黃浦江的網紅打卡地“綠之丘”,有孩子們踩著滑板車玩耍的游樂園,最古老的區域還迎來最年輕的在線新經濟……昔日“工業銹帶”轉型“生活秀帶”,一條“生產之江”成為人人可共享的“生活之江”。
不久前,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獎榮譽提名獎,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的“綠之丘”收入囊中。很難想象這個“網紅打卡地”原是煙草公司的機修倉庫。
退臺式、丘陵狀的奇特外形里,設計師們裝置了花槽植被,陽光層層穿透中庭,U形回廊讓游客感覺仿佛置身黃浦江邊的天空中,不由自主聯想起“空中花園”。前不久“建筑可閱讀”全民拍攝影大賽中,組圖《生態綠之丘》獲得一等獎?!安皇俏遗牡煤茫墙ㄖ旧硖袅?!”攝影師王洪剛說。
在楊浦濱江,像這樣被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存有66幢,總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不僅有建于1913年的楊樹浦電廠、1883年落成的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楊樹浦水廠、建于1934年的楊樹浦煤氣廠等保存完好的工業遺存,還有外表顯得破敗不堪的工業建筑。
“楊浦濱江最大亮點與最獨特優勢,就是工業遺存?!鄙虾钇譃I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左衛東說,歷史被保留下來,這一城市會客廳就擁有了百年共鳴。最開始,一些老企業并不同意把廢棄的塔吊、金屬設備留在現場,想拆除帶走,工作人員將設計理念一一告知,才有了現在“銹”到“秀”的轉變、“古”與“今”的對話。
百年制皂廠中,廢水處理管道變成了時光隧道,廢水池成了下沉式空間;一個工廠外墻的爬山虎與墻壁已“共存共生”,也作為城市記憶保留了下來。
今年上半年,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亮相。始建于1884年、更名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舊址,重新整修成為公共開放空間,不僅可以看書喝咖啡,還能找回歷史記憶,進行理論學習。在“城市鄉愁”互動展區里,里弄里的磚瓦痕跡,舊改留下的紅色木門、灰色磚墻、銹跡鐵網、弄堂門牌,都在講述變遷里的光陰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一重要理念成為城市轉型、發展的指引方向。留住獨特的城市記憶,專家、市民和城市的管理者達成了共識。
“在楊浦濱江的建設、改造中,管理者、建設者、普通群眾置身同一話語層面,享有同等表達意見的權利。我們始終從群眾切身感受出發,聚焦群眾需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鄙虾钇謪^委書記謝堅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