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霧露霜華,緣物怡情——領悟劉玉泉和他的花鳥畫
花鳥畫以風格清麗多樣——或表富貴、或示野逸,更或者清趣的姿態,以“與詩人相表里”的思維,保持著對傳統中國文化中風雅之趣的一貫承繼和光大——這種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藝術形式,大師輩出,一直延續至今。作為最為普及的畫種,千百年來適應了中國傳統的社會審美需要。
然而,舉目以覽,花鳥畫領域如今少有成就者。深度細究,不是缺少風致雅趣,也不是缺少穎悟與才具,是眾多的畫家缺少了對藝術謙恭的察看,缺少了對生活切膚的感受,缺少了對文化與筆墨的自我把握——“三春花鳥猶堪賞,千古文章只自知。”
現在經常是這樣一種情形,因為花鳥的陰柔之美,與筆墨自潤的賞心悅目相合,使一些從藝者,樂意從傳統或者前輩畫家那里搜來一些技巧、筆墨,在自己的畫案上涂抹紛呈……這種不實與毫無心靈感知的招搖,使當代花鳥畫名陷輕薄,落入反文雅的一面——仿意成傳承,庸俗為雅趣。
物華風露 紙本水墨 174X163cm 2014年
事實上,花鳥畫以關乎人事為立意,不只是為了描花繪鳥而作,也不是為占有自然而臨摹,而是以動植物與人們的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系而怡情——“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才是花鳥畫的根本作用。可以說,花鳥雖美,但花鳥畫的歷程卻是一段沉潛著艱苦的路途。這個歷程里熔煉著美與善的觀念,累積著畫者的志趣與情操,展現著精神生活與思想的追求。
劉玉泉就是這樣一位有著這些特質并作出重要貢獻的花鳥畫家。他以沉厚的練造與持之以恒的探索,踐行著花鳥畫的真正精神,努力豐富著花鳥畫的當今創作。
劉玉泉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由人物畫改花鳥創作之后,花卉與鳥禽、枝蔓與繁麗……便與他的生活工作相伴40多年,筆墨不輟,悟求真性。與很多花鳥畫家不同的是,劉玉泉沒有獨走寫意,也沒獨走工筆的路徑,而以兼工帶寫追求適應時代文化與人格的探求。事實上,40多年后證明這種追求是適合他的,同時,這也是一種令傳統文化在當代生根的途徑。
從對他個案研究中,我們可以肯定在當今花鳥畫領域他的重要性。
先說審美。劉玉泉的花鳥畫有一種顧戀之情在他的作品中時隱時現,以致成為了他的作品主題部分。這種顧戀之情直陳心性,彌散在尺幅之間。
他顧戀什么呢?
當然是花鳥畫在陰柔艷美之下的風骨。“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臺風,猶形之包氣”。劉勰的言語是講風骨與文辭之要義,繪畫語言何嘗不如此呢?
白露為霜 180x160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譬如劉玉泉在創作中,傾向于總以霜霧為名,這里便有了一種特質的美感,賦予了象征意義,是花鳥畫本意要達到的唯美境界。這和在畫的一角上書寫大段的詠物詩句,或者文意不典的詞句,是有天壤之別的。一個真正具有花鳥精神的畫家多決絕于世俗的庸常,一般秉持物象之外精神的獨立。劉玉泉對花鳥的理解,可推之到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上,尤其對以精神論道的禪意他是深有了悟的。平常厚道與人相處,或許便是這樣一種精神的抵達。也是對花鳥物語的品咂和梳理。他顧戀花鳥畫的風骨自然是經年之間浸淫于筆墨與形式的結果——以筆墨寄托人生的釋然。其所繪,雖繁花茂然,卻如晨靜謐;枝節虬曲,更直抒心懷,義形于色。
花鳥畫是一條旁支雜生的繁華之路,走向何處,絕非只是畫家筆下的功夫能擇向的。這需要文化與精神深厚的積淀和恰當的釋放。試想,在華麗的簇新簇艷下面,還有禪意厚蘊,這足以讓理解花鳥精神的和喜愛花鳥畫的讀者,能悟及文化所能承載哪些,丹青又能被寄予哪些。
人們在畫里畫外要找出內在的精神是不需要用匠意的文字來釋讀的。以意境來書寫筆墨精神,又不失風骨,關鍵是情愫的所在,落筆的踏實。
“移生動質”的寫花鳥的生命力,既要有“變態不窮”把握花鳥各不相同的特性,又要興對花鳥草木的獨特感觸,以“賦、比、興”的類似詩歌的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以意為主導追求淋漓盡致地表達思想感情。
歲寒凝華 180X160 紙本水墨 2019年
在這里就說到劉玉泉的兼工帶寫的技術意義。我所說的技術不但是筆墨的皴、擦、勾、染這些方法,那都是淺層意義上的說。我所說的“工、寫”還是近乎“道技”的理解——工,在于能力與眼力的精確,寫,以巧而得抒發——心靈與身手兼顧而統一。正所謂“心手合一”這是花鳥畫的精神審美,也是花鳥畫的過程。
劉玉泉在某種程度上,以技術的精進詮釋了“工寫”的方法意義和精粹。從工整里透出寫的隨心性,從寫意中向著嚴謹的風貌落筆。似見卻朦朧,似直還曲。
劉玉泉作品的學術價值,就在于似直還曲,潛于內在的悟力是禪意的。他不用畫得太古意,太明了,沉潛人生的讀者當能讀懂清韻里的清苦。這便是霜與霧下的花花草草在逆境或者混沌狀態下,依然潔身自好的品格。艷麗是當今花鳥畫家,無法割舍的元素,劉玉泉同樣去為之。但他的艷是冷艷,是在清苦下的一種成熟美,如同他自視為淡泊的人生。在《露華》《霧露霜華》一系列作品中他都表達出了熱鬧下的孤寂和冷峻。
這樣說來,在劉玉泉作品里他的工,是工在畫面的整體把握上;寫,則落實在細部處理中,二者則統一在情感與悟想的物象描繪里。
我們不妨細細品味一下一疊一束的枝蔓,與留在禽鳥羽翎上的清韻。瑣屑的情緒,便不再在懷舊的筆墨中溢漾了。深刻的傳統魅力能在時代感中體味到,這才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最渴求的。傳承文化,不是靠筆墨的把玩與品讀,劉玉泉的作品娓娓講述了這般情形——筆墨當隨時代。而我們的品讀與感想,次第而來的是一些充滿了悟讀的意境,艷麗與媚俗永不抵此般地深刻。在風雅的傳統文化中,注重細節,注重工意,并不是流于世俗。雖然,俗與雅存在于一念之間。
應當說丹青妙手,多為行遠自邇者。劉玉泉以40余年的主研花鳥畫的創作之路,潛隱不彰地漸次走向花鳥畫的大家之境。
文/鄭崗
劉玉泉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山東藝術學院中國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山東畫院特聘簽約畫家
中國人民大學花鳥畫高研班劉玉泉工作室導師
山東省文化促進協會書畫院院長
山東旅游書畫院院長
雄安丹青書畫院名譽院長
曾應邀多次擔任文化部全國多項評審項目的評委和全國花鳥畫展評委。第六屆山東美術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1983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并留校任教。198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修花鳥畫。2008年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
1989年至2019年分別在中國美術館、山東省美術館、北京恭王府(嘉樂堂)、青島寶龍美術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山東省文化館、深圳觀瀾美術館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聯展及師生作品展。作品參加第八屆、第九屆全國美展,第一屆、第二屆全國花鳥畫展覽,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覽,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中國花鳥畫作品展,第五屆、第八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四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民族團結頌--第三屆中國當代優秀書畫家作品邀請展,八怪遺風--全國當代著名畫家學術邀請展,寫意精神--新安畫派古今中國畫創作高峰論壇暨學術邀請展,學院派名家--當代中國重點畫家書系,當代中國畫百家提名展,論古證今--首屆中國地域美術發展戰略論壇暨當代中國畫名錄學術邀請展,文心雅趣--當代中國畫名家扇面小品學術研究展,傳統與現代--第三屆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翰墨文心--全國美術高峰論壇暨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板橋遺韻--全國當代著名書畫家學術邀請展,能量--改革開放40周年山東美術發展成果展, 新絲路新夢想一帶一路新疆采風寫生展, 山東畫院年展等多項重大展出活動并多次獲獎。作品參加全國性學術展、特邀展、提名展、紀念展、公益展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山東美術館、恭王府、天津榮寶齋、中南海、北戴河等全國文化機構和社會各界藏家收藏。作品在加拿大、日本、瑞士、澳大利亞、法國、韓國、泰國、俄羅斯、美國、丹麥、等國家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展出及舉辦交流活動并廣泛流傳于海內外。作品入編全國多家出版社出版多種大型畫冊和典籍,出版專業技能教科書和個人創作作品專集多部。
劉玉泉作品精選
白露為霜 180x160cm 紙本水墨 2019年
歲寒凝華 180X160cm 紙本水墨 2019年
銀裝素裹 180x160cm 紙本水墨 2019年
蒙山.丹柿.祥云 紙本水墨 192X160cm 2013年
物華風露 紙本水墨 174X163cm 2014年
密境 紙本水墨 139x138cm 1992年
霜色物華 紙本水墨 170cmX170cm 2004年
秋叢 紙本水墨 138x136cm 2003年
聳翠 紙本水墨 193x180cm 2001年
千嬌照水 180x97cm 紙本水墨
春滿乾坤 紙本水墨 96×98cm 1995年
清正圣潔 紙本水墨 193x180cm 2008年
END
編輯:soul
責任編輯:崔翠 許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