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筆筆指心豪邁唯美——散者振馳
商振馳
1977年生于山東濟寧
2002年畢業(yè)于山東省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2002年參加山東省博物館“水墨寫意”四人展
2007年參加山東省博物館“水墨寫意”七人展
2012年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書法文化研究院,獲碩士學位
2012年參加國家畫院“弘文拾級”書法作品展
2014年池上風荷——商振馳小品鑒賞雅集
2015年學院派畫家巡展——萊蕪站
2015年雅趣眾集三人展(稚趣齋)
2017年山東推薦(山東省文物總店)
張敬偉
古人云:“書者,散也。"商振馳癡于書,故其以散自號。
他是濟寧任城人,字則道,號抱樸散人、散池、老散、老抱、驢行者、散匏、老池,抱一、抱道等。因曾長期居于梁山,外形粗武,性格豪爽,貌似魯達,故有外號“智深和尚”,他也欣然接受。
然而,振馳有高才,武于外秀于內(nèi),擅書法,長繪畫,除顯擺他酸謅的詩詞外,還經(jīng)常撥弄他的那張古琴,雖無出魚停馬之妙,但也能自成曲調(diào)。再加上他的最愛——酒,諸友常以“詩書畫印酒"戲謔于他。他好飲酒,酒后必健談,往往口若懸河,不可遏制。如遇筆墨,則褥紙揮毫,頃刻滿幅,竟時有佳作,令人嘆服!
此振馳之一面也,吾與振馳同窗四載,畢業(yè)后亦時有聯(lián)絡。憶十四年前,振馳、沈琳,魏敬禧與吾四人同師于大瓢先生,想來宛若昨天,歲月的洗滌雖蕩去了年少輕狂,卻留下了穩(wěn)重與大氣以及對藝術的執(zhí)著。畢業(yè)后,振馳流落小城梁山,做孩子王,雖差強人意,但仍能悠然達觀面對,讀書、交友、創(chuàng)作,不以為苦,反以為樂。人一旦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困難也就變成了前進的動力,振馳就是在這種困苦磨礪中得到了鍛煉與提升。其后首師大研究生畢業(yè)工作于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工作之余,勤于創(chuàng)作并于2014年出版《商振馳畫集》,這也是畢業(yè)十年之后的一次回顧總結,作為同窗,對他取得的成就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高興。同年振馳兄由曲阜來濟,安家于和我相距千米的濟南商貿(mào)學校,因而可以朝夕相晤,對其了解愈深。
振池好讀書,于吃穿上不甚講究。節(jié)衣縮食之資,全都買了書,加之博聞強記,有一目十行之能,與他聊藝術時,他常常引經(jīng)據(jù)典,出口成章,時見新警。
其書于二王用力頗深,但他卻寫不出二王的優(yōu)雅,顯然是因為酒在作怪,情性上還是更近于王鐸傅山一些。他臨池不輟,每天去他家喝茶都會看見一摞摞剛練習過的廢紙。古有懷素退筆成冢,今有老散堆紙成山,其勤奮由此可窺一斑。
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使人的內(nèi)心充滿焦慮與無望,社會的無意識道德淪喪讓人丟失了對自然的敬重與關注。
我想繪畫可以為一味良藥,讓久居城市的人們可以通過繪畫得到復得返自然的精神旅行。振池的花鳥畫,注重筆墨特質(zhì),表現(xiàn)的是或野逸或蒼勁或典雅或孤傲的美學追求。他以老筆紛飛寫其真性情,以大開大合表現(xiàn)濃墨重彩的人生,激情昂揚,催人奮進,自然有了一股老辣的味道,其味醇正,其道幽深,暢人情懷,給人力量,當是一劑良藥也。
觀其畫不甜不膩,不柔不弱,反給人以苦辣、酸澀,雄強、剛正之感,猶如苦茶,真夠味也哉!當下,藝術樣式繁多,就中國畫而言,無論工筆與寫意,評判的標準在于一個“真”字,其人真,其性真,其情真,其畫亦不得不真,然能做得到真,何其難也,識者當自警!大寫意花鳥本就是一條荊棘路,但真正的藝術家都有超前的敏銳感覺亦有當下的慈悲情懷。同樣,藝術家沒有對宇宙、人生、社會的關照與深思,其作品只是裝飾品而已。觀其筆下的蒼鷺、野鴨、家雞、白鵝、芙蓉、石榴等形象都是對生命的謳歌也是對悠遠生活的向往。
振馳雖不以篆刻為人所知,但于篆刻用力甚勤,昨日飲酒,同窗宋寶兄忽示近日為振馳燒成瓷印二三百枚,印蛻效果如何,且不論也,振馳癡于篆刻當非虛語。
最后,用瓢丈評振馳語為結尾:“筆筆指心豪邁唯美,墨發(fā)散淡閑適怡情,筆墨關系濃淡分明,張弛有度,顧盼生情,氣韻生動,色墨輝映云來自在,霧去散淡,空象有靈,自然生生”。
《秋之舞者》134×68cm
《鳶尾》134×134cm
《相依于江湖》34×34cm
《松風》25×45cm
《九月三日》25×45cm
編輯:soul
責任編輯:崔翠 許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