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儀致遠,融匯筆墨與智慧——解讀孫琪的繪畫
文/鄭崗
人生的豐富是感受和總結出來的,生活價值本身意義需要有人文關懷的介入方可實現——那些關于人生存狀態、狀況;關于尊嚴與在人性所需的生活條件下的文化肯定;對平等、自由、信仰的尊重,都是基于人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的建設。
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在基本意義之上的要與時代相符合的關照與尊重才是人文關懷的要件。藝術家最基本的出發就是在精神上去爭取這樣的努力,一切技術是用來服務于精神的出發。
但對于個人,技術的完善才是藝術最基本的要件。也就是說從藝術本質而言人文關懷是藝術的目的,從每個藝術家而言,完善自己的說話的水平與提高技巧才是基礎要件。很多藝術家開口就將自己的藝術是表達精神,是反映生活。孰不知自己的藝術連語言的基本功都沒有,
人生的青紅皂白,自己還未厘清,你靠什么去講給人家聽?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當下的藝術表現下的追求者中間。
藝術家與他們的區別,不但要有艱苦的基本功磨礪,更要有艱苦的思想過程,而且在反映生活、表達精神上,是要有區別于他人的個人追求和思考。也就是將自己繪畫的一切,建立在自己能夠把握的審美基礎上,以自我觀察生活的角度審視世界,以駕輕就熟的個人語言表達精神。
在這幾個方面我看孫棋就有這樣的能力和智慧。他在繪畫追求中表現出了內心豐富的色彩性,表現了人生青紅皂白,其技術和精神都在斑斕中呈現了自己的思考和實踐。
《1938?沂蒙?2018》
200cm x 200cm
2019年作
譬如作品《1938·沂蒙·2018》。
孫棋在這幅作品里,表達了他對跨度70年的沂蒙人民不同現實的思考。他用紅色的背景勾勒了沂蒙人民1938年開始的各種支援抗日的日常和戰斗。而前景則繪出了2018年已經實行了機械化農業生產的一代新沂蒙人的新面貌。
——從紅色淳樸的老區人走到現代化大沂蒙的人民,在孫棋的心目中是這樣的——“沂蒙人天性不喜歡張揚,他們用自己與生俱來的溫和脾性磨圓鋒利的,收斂奢華的,打磨粗糙的……這種溫和是一種境界:不鋒芒畢露,不恃才傲物,不苛求,不悲觀,不卑不亢,不瘟不火;有耐性,有韌勁,有涵養,堅忍不拔,心胸開闊,淡泊超脫……這是一種厚重的大山般的性格”
勤勞、美麗、善良,樂于奉獻的紅嫂;車輪滾滾,不舍晝夜支持前方的小推車;不等不靠,不聲不響,溫和堅忍的九間棚性格……都是淳樸厚重,不事豪言、默默耕耘的撼天地的沂蒙人精神。孫棋以這樣的故事為素材,這是一種藝術智慧的取舍,更是一種境界的確立。
同樣這也是孫棋努力匯合到“新現實主義水墨理念里”的一種自我體現,更是豐富這樣理念下的新的人文關懷,以及表現語言的個性化探索。
由張望提出的新現實主義理念的四個“新”是這樣的表述“一是新的人文關懷、藝術家對現實的關照要充滿人文精神,傳達的是正能量;二是表達新的社會形態,關注到社會發展進程的前沿;三是新的觀察視角,包括觀看社會的角度和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社會認知和藝術表達方式的差異;四是鼓勵創新性語言的表達,在藝術語言上進行適合當今審美需求的創新性語言風格的建樹。”
自然,在孫棋的創作追求中,我看到了在這四個方面他的建樹和追求,尤其是在表現語言獨特化的努力和覺悟上,他的成功。
由生活化轉為個性藝術化的表達,常常會在語言上落入窠臼——沒有共性的個性。解決它的辦法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審美,而這種審美一定要基于共性的美感和語言方式的基礎。
孫棋聰明之處就在于能夠很穩健地找到時代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傾向,能夠用藝術表達社會、表達思想、表達情感。他在表現現實社會題材中情感的擔當、社會的責任表達上真實而又充滿感性色彩。
孫棋的創作洋溢著鮮明的揚棄精神,無論對傳統繪畫方式方法,還是對當代藝術語匯,他都在努力做出自己的修正。這種修正,并不是他要擺脫我們傳統習慣上所認知的水墨習慣,擺脫過去那種勾染皴擦的某些方式方法,而是努力探索塑造性寫實人物畫的風格樣式的認識,并融合規制性的技術手法,去建立審美性新表達。
《印象?腳步—黨校曙光》
50cm x50cm
2018年作
最恰當不過的就是在理念上尋求新和準確地貼近。
孫棋以極重的現代理念——以現代的構成的因素為探索方向,將筆墨引申到概括表達出人物的一種精神世界企圖里。我所說的這個精神世界,并不在于我們寫實人物畫,通過形象塑造透出來的意義內涵。而是以筆性墨性的通達構造繪畫的間接悟力,其實這更是藝術本質的一種存在。是如何進入到當下的人文狀態——人生存狀態下的生活方式里,感知并表達展現自己的精神主張和文化情懷。
孫棋通過突出當下性的筆墨理念,加重了形式語言的疊加應用。那些中國繪畫的傳統語言——諸如經營位置、骨法用筆、應物象形、傳移摹寫等方面對孫棋的熏陶,自然化合為現代語境下的自由發揮,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先鋒審美。那些揉進巨力,略帶苦澀,滯緩凝重的重墨,還有如“屋漏痕”那樣晦澀的肌理效果,合力塑造出孫棋獨特的筆墨語言。這樣的畫面處理所形成的效果,更加具有現代意義上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
孫棋山水、花鳥、人物都畫,所以他會面臨更多筆墨機遇和可能,同時也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思考。在山水和花鳥間的孫棋更在意對傳統繪畫方法的假借和變通。他的山水與花鳥,更刻意將傳統和現代聯系起來發揮,更強調明暗之間的裝飾性處理,平面化色墨之間有比較、有對比。
譬如,他以沒骨畫法所塑造的屋舍廟堂古跡,雖不是一個完整的真實,但表達出的是對傳統文化與當代視覺的整合,以心象為切合點的筆墨調整——平緩而有灰度,這恰恰在表達了一種傳統文化“象”的真實,同時也是對現代詩歌情感的意象化合。
孫棋作為有思考、有擔當的青年水墨藝術探索者,其基本功扎實、又善于吸收西方繪畫理念,具有很強的現代意識,把傳統筆墨與現代構成有機結合,使其作品更具有視覺沖擊力。
我以為孫琪在繪畫上因追求新的表達而心儀人文關懷的致遠,因思考斑斕的生活而敬重匯融筆墨的智慧。
孫 棋
博士研究生
國家一級美術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山東畫院專職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山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
山東畫院青年畫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水墨畫院青年畫院副院長
山東美協當代水墨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作 品 欣 賞
《風雨同舟》200cm x 180cm 2019年作
《印象?腳步—黨校曙光》 50cm x50cm 2018年作
《1938?沂蒙?2018》 200cm x 200cm 2019年作
《印象?徽州—宏村》 39cm x13cm 2018年作
《遇?見》 200cm x70cm 2018年作
《軀體》 68cm x110cm 2017年作
《印象?海南之老婦》 69cm x43cm 2018年作
寫生作品
寫生作品
欣賞更多藝術作品
請進入電視美術館欣賞
山東有線電視雙向用戶
遙控器按【888】即可進入
山東有線電視美術館首頁
編輯:soul
責任編輯:崔翠 許小仙